我要月捐 回顶部

李艳丽老师《聆听·花开》读书心得

6008浏览    2017-03-02发布

《聆听·花开》读书心得

——蓝山县大桥学校 李艳丽

编者按

《聆听·花开》由孙望安先生编写,收录的是中小学教学实践情景案例集。里面详细的阐述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式,对于实际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2016年11月,张帆理事长在弘慧教师和校长群里面发起一个读书活动,由他个人赠送《聆听·花开》,拿到书籍的老师在完成阅读后,需要提交分享读后感。

15位老师报名参与了这次读书活动。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来自蓝山县大桥学校筑梦辅导员李艳丽老师的心得。

undefined

我一直在想:学生跟着我在学什么?到底他们学会了什么?我又教会了他们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学生跟我们老师学什么?我想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为人处世。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有体会,学生跟着我们老师学什么并不取决于我们老师教什么。所以,同样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有所差异,行为处事的方式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学生乖巧懂事,有的学生则顽劣不堪,这不仅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我记得有这么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早早地就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细心呵护慢慢长大,陪他沐浴阳光风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共同成长,共同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教育,而是师生互相教育,共同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态:用心做事,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生命,静待花开。在《聆听·花开》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很多成功的教育的案例,他们大都是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感染学生,在爱中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自己。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究爱的方式与教育的原则相结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爱学生,这样才会取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育才能成功!而另一个方面,学生也会把他们感受到的爱放入心中并“传播”开去,去爱自己身边的人和所有的事物。 

我们所讲的爱学生决不是对学生的溺爱、宠爱,而是要把耐心的教导和严格的要求相结合。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心去感染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当发现哪个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作为教师,要及时去疏导。孩子愿意和你说,也愿意听你的话。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那么的美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让这种美好保持在你的学生心中。我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为父母的不重视,经常跟父母吵架,还对自己的亲生妈妈破口大骂。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只能寄住在伯伯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父母并没有和任性娇纵的她说明家里的困境和外出的无奈,她便常常与朋友说父母不要她了。后来,我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每天放学后就把她喊到我的办公室给她讲讲当天的上课内容,开始她心不在焉的,慢慢的我就与她道起家常来,经过我的劝导,她也认清了事实真相,对父母的不满也开始慢慢消退。又过了不久,她母亲也回乡了。之后,这个孩子学习上比原来更认真刻苦了,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实践证明,越是有问题的孩子,越需要教师加倍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如果用充满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并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孩子们的心中就会盛满了爱,并在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美化整个世界。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