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捐 回顶部

张贻凤:需要与被需要,我只是一名自私的志愿者|弘慧十年

5415浏览    2018-08-11发布

1.jpg

△ 张贻凤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愿意一直留下来做一名志愿者,送老迎新,年复一年。而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一笑而过,因为我没法回答,我没有一个足够坚定的理由说服自己。是热爱吗?是情怀吗?好像是,好像又不是,我也在内心问自己。


于是,在我结束了学生时代的志愿者生涯,再来重新回顾自己的经历之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想,我之所以无法回答,是因为我的理由太过自私。


我不是志愿者 而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3年,因为失恋,觉得假期无聊,感觉需要另一种方式去挥霍自己的假期,于是,我头脑一热报了弘慧长沙城市实践营的志愿者,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做什么。


2.jpg

▲2014年弘慧乡村训练营 志愿者张贻凤


我慢慢去学习,向比我还小的志愿者学习,慢慢去敞开内心,和队员推心置腹的交流。当闭营晚会表演结束,听到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时,我有一丝自豪。


我发现,作为一个并不外向活跃的自己,也需要被关注,被肯定。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志愿者,而是最大的受益者。于是,带着这自私的需要,我总把自己当做受益者参加一次又一次活动。


我们在服务他人


城市实践营,当我看到那永远只会躲在队伍最后,默默欣赏美景的怯弱女生,鼓起勇气向我自荐角色,用真实的自己演绎笨小孩的蜕变时;乡村训练营,当我面对黑板看到那群平时唯唯诺诺的孩子,用着歪歪斜斜的粉笔字写着自己的收获,相互的祝福,当作无言的道别时;公益成长营,当我陪着那自视孤傲,不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男生向自己的天使献上玫瑰,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出“你最漂亮”时。


3.jpg

▲2015年弘慧乡村训练营结束后营员留下的话语


我发现,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勇气,一次机会,一个舞台,去展现自己,去突破自己,去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相比于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似乎能给我更大的成就感,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是在服务他人。


相互自我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


我知道志愿服务应该是一个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相互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然而,对我而言,在过程中被需要更为重要。因为收获与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的共鸣很容易便会产生,今年是你,明年是他,或许也是一样。然而,被需要却是无可代替的,它证明你在活动过程中创造了真正的价值,是对你作用的肯定。


4.jpg  


▲2016年弘慧乡村训练营 志愿者张贻凤


所以,自私的我总希望自己被需要,于是我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服务,更认真的工作,更诚心的学习,更多的在意细节。我会自私的认为,这是我的活动,所以我有责任让它变得更好。


“自私”的志愿者

5.jpg▲2018年北京公益成长营 志愿者张贻凤

我缺少热情,因为热情会在活动中被逐渐消耗,所以我需要在一次次自我需求的满足中,为自己余有的热情加温。

我不够专业,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学习那么多专业性的东西,所以我需要在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中,不断思考学习积累,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专业。

我没有情怀,因为现实容不下我放弃一切投身公益,所以我需要在一次次被需要中肯定自我价值,为那还未萌芽的情怀,浇灌一滴甘露,期待有一天它也会绽放。

在自我需要中锻炼自我,在他人需要中服务他人,在被需要中肯定自我价值,就做一个自私的志愿者吧。




他人眼中的张贻凤


6.jpg

▲2014年弘慧长沙城市实践营的张贻凤(左一)



一直在路上     文|王雅田

2014年我参加的第一个弘慧夏令营——长沙城市实践营,凤姐是我的领队。那一次的实践营以我们所在的队伍表演“笨小孩”拔得头筹而圆满结束,凤姐以一首《新贵妃醉酒》为我们短暂的相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6年有幸参加弘慧北京公益成长营,那时正在忙着实习的他时常出现在夏令营大大小小的活动上;2017年在北京公益成长营的开营仪式上,百忙之中他作为一个“老人”又一次出现讲述着他的公益之旅;2018年已经步入大学的我看着又一年的北京公益成长营的相关动态,照片里他再次出现了。


大一暑假可谓是最闲的时候,而我仅仅只报名参加了一个营地,时常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而又是什么让凤姐坚持下来一直做一个志愿者?情怀?责任?还是享受参与的乐趣?


参加一个活动多少需要一些情怀,这才能成为参与的最初动力;对公益的关注与热情也必不可少,这才能数年维持着继续参与的动力;有责任感是志愿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这样才愿意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做更好的活动。


情怀、责任、自我兴趣让凤姐一直在志愿者的路上前行,让其在自我需要中锻炼自我,在他人需要中服务他人,在被需要中肯定自我价值,我想其所谓的“自私”的志愿者,不过是作为一个志愿者服务的“老人”,在看清了志愿者服务的真谛后,让自己一直在路上的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