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捐 回顶部

张玉莹: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5859浏览    2018-07-20发布

           

时间过了许久,但我现在仍然想念在广州遇到的那群人,那群有愤怒、有热血、有梦想、有担当的年轻人。对于这样的一场相遇,用汪峰的那首《存在》,能特别恰当的表达我那时的感受。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你是否也恐惧人群”



一年前的我,特别害怕人多的环境,我觉得那不是内向,而是缺陷,是长期与人群隔离而产生的不知所措。那时候,不仅是心理上的紧张,更有后背发紧、浑身冒冷汗等身体上的反映。那时候最明显的是,我在地铁站里,看到楼梯下面蜂拥的人群,我会往后跑,到柱子后面躲起来。


在这次的益微V立营之前,我的内心还在挣扎,那种一个人的陌生环境,对我来说,仍然是很大的挑战,甚至在想,算了不去了,还能省点钱,但是由于我怂,不敢再去说放弃这次机会。


那个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一次简单的培训,会对我产生这样的影响。


以关系为基础。在V立营的三天,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建立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团队之间的联系,用各种小游戏,小环节,逐步打开每个人内心紧锁的大门。在day 1的“生命盾牌”环节,经过之前许多的铺垫,大家开始向伙伴们展示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动情之处,甚至有小声啜泣。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可以向才认识的人吐露心声。


同组的小伙伴说: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原来不是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是心的温度。



最后那天晚上,每个人开始自爆感情史,聊到凌晨三点也不肯睡觉,是对身边这群人的肯定,也是深深的不舍吧。我在你们的肯定与赞美中看到了自己,低沉或者高亢,强势或者迷茫,温柔与犀利,都是你们眼中真实的玉莹,也是玉莹用真心与爱交换的,最丰厚的礼物。


在人群中认识自己,在人群中建立联系,用诚与真换取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陪伴与关注。在关怀与陪伴中,看到自己的珍贵与价值,并以此作为前行的力量与倚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群也并不可怕。

“佛系青年?NO!”



V立营的时候,微辣青年的创始人媛姐说她总是很愤怒。不仅愤怒总听到20来岁的年轻人说自己没有选择,更加愤怒到底是什么让年轻人说自己没有选择。


你说你焦虑,你说你没有方向,你说你一无是处。那我问你,你心底最喜欢的那份喜欢是什么?”

庆幸在20岁这一年,我能够拥有这样的契机,遇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有排除万难将自己的团队从传统支教转变成乡村夏令营的,有为了说服指导老师而拼尽全力做出成绩的,有因为年少时行为错误而现在致力于公益的,有在大学时创立了自己的公益机构而探寻摸索的,有从青岛千里迢迢赶来而错过考试的……


他们,让我看到了年轻人身上应该有的朝气与韧劲,以及,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为自己的坚持拼尽全力,努力吸收、借用宝贵的经验,实践、摸索,给乡村孩子带去一个美好夏天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升华。或许你感受不到,但成长已悄然而至。


20岁,多的是可能,只要你想,并且付出行动。


“教育即生长”



即便我现在是大二的师范生,我还是很难阐述,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但我记得论语课老师在提到颜回时几度哽咽;记得论语课堂上同学们的百家争鸣之势;记得自己因为论语第一次去翻阅古籍时,内心的那份虔诚与惶恐;记得我的呼吸与《论语》的每一次共鸣……


这才是我喜欢的课堂与“老师”,用自身的情怀解读课程,用自己的“悦”与“乐”打动学生,用满溢出身的文化素养启迪心智。用最自然,最不带强迫性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


“教育即生长”的理念,由卢梭提出,杜威也做了具体的阐释。V立营时对此理念也做出了强调:教育(即生长)=潜能-干扰。周国平先生也说到:“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 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 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 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似乎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 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 努力 , 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 。 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 , 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 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


而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也就是在我们无法区别什么是对的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对此做加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做减法,去掉不合理的,那剩下的就是相对合理的。去掉干扰,回归自然生长。

“我只能是我?”



如果我只在弘慧体系内,张玉莹对于弘慧来说,只能是张玉莹,张玉莹只能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没办法对弘慧有更大的作用,也没有苛求自己要对弘慧做特别大的贡献。如果只是自己和自己玩,永远没办法取得更大的进步,没办法对我所深爱的人与事有更大的价值。


在自己有意识地去提升自我的同时,你对于你周围的环境,就不仅仅是你自己了。你还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更大的契机。个人小小的努力,以及周围小伙伴:安城、张旭的同行,再加上磊姐和基金会的支持。我们每一步的尝试与探索,都在为未来奠定基础。


我是我自己,但也意味着整个世界。


弘慧五四线下培训,是一次实践,也是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特别巧也特别好,培训时间和五四青年节重叠了,特别好的寓意。


《奇葩说》里,高晓松曾经diss过一个清华学霸,说,大学,应该是国之重器,而不是职业技能培训所。大学生应该胸怀天下,应该有情怀。此言论正确与否,每个人否有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倒不必苛求所有人胸怀天下,但是,大学生该有大学生的气魄和担当,该有青年人的活力与朝气。


我们只是当下的20%,但是未来的100%。


最后愿你也能

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图文 | 张玉莹 

 2018弘慧乡村训练营志愿者